团队简介

澄清腐蚀、载荷与材料交互作用下的工程材料的损伤机理,研发耐蚀材料与涂料等多种腐蚀控制技术;重视重要工程装备的失效分析,关注装备长期运行中的环境变化及环境的当量化(环境域),建立环境谱与腐蚀加速试验方法和技术,并获取大量数据、形成数据库;采用高通量试验技术掌握工程装备的损伤动力学规律,获取损伤退化模型(时间域);采用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,建立从原子到以米为单位的宏观工程结构的多尺度关联关系(尺度域),与智能化监测/检测技术相结合,提出工程结构与工程装备的服役安全评价技术、寿命预测技术,特别是关注数字孪生技术并推动到数智孪生,用于解决实际工程装备的服役安全保障问题。

课题组长
XPWJ
韩恩厚 课题组长

韩恩厚,1990年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,1995-199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从事研究工作,回国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,二级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现任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、亚太材料科学院(APAM)院长、国家金属腐蚀控制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中科院核用材料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科院腐蚀控制工程实验室主任、(联合国)世界腐蚀组织(WCO)中国办公室负责人;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、辽宁省科协九届委员会副主席。曾任(联合国)世界腐蚀组织(WCO)主席(首位华人主席)、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副会长。

长期从事腐蚀机理、耐腐蚀材料、腐蚀控制技术、工程结构与装备腐蚀服役安全评价与寿命评估研究与应用。研发出多种腐蚀控制与服役安全评价技术,已在核电、飞机、管道、电网、船舶、汽车等多领域应用。三次担任国家“973”腐蚀项目首席科学家、以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负责人、国家重点基金项目负责人等。

以第一完成人,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(20062018)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(2009)、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(2021),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(2018)、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两项(20052016)、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(20072012)、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(2016)。

发表论文600余篇,他引22,000余次,H因子74;授权发明专利130余件(含美国专利3件);合作起草并发布我国国家标准4项、行业标准2项、团体标准17项;合作著编译著作10部(含章节);国内外大会和邀请报告170余次(国际80余次、国内90余次);培养毕业研究生100余名。

获(美国)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(NACE International)惠特尼奖Willis Rodney Whitney Award2016,设立奖项70余年来首位华人获奖者),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(2012),桥口隆吉基金奖(2011),钱三强科技奖(2021)、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(2011),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(2010),被授予(美国)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(NACE International)会士(Fellow, 2008),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(2003),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(2006)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(2000)。

兼任国际科技期刊Materials and Corrosion共同主编,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副主编,Corrosion Science6个国际期刊编委,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》副主编,《金属学报》等9个国内期刊编委。任(核电)环境促进开裂国际合作组织(ICG-EAC)理事会成员、核电设备老化前瞻管理国际组织(IFRAM)国际执委会成员、(美国)材料性能与防护协会(AMPP)研究委员会成员;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兼职教授、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、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、广州大学兼职教授;中核集团科技委高级顾问。任能源行业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、中国科学院标准化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(CSTM)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疲劳分会理事长、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长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、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副理事长、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等。